提起散步,也許很多人會說,不就是走走路嗎?
其實不然,散步也有許多『學問』,特別是對有慢性病和體質虛弱的老年人來說,散步更是有『講究』。康復科主任王凱說,

患慢性病和體質虛弱的老年人

在散步時,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平衡。
隨著年紀增大,各種慢性疾病也會增加。這種情況下,老年人無論是在大腦的反應能力、肌肉和骨骼的支橕能力
還是在身體的協調能力等方面,都會變得遲緩。一旦失去平衡,很容易摔倒。
所以,為了保持身體平衡,體弱的老人在散步時最好拄個拐杖,拐杖的高度要與手的位置相符,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。
此外,不同類型的老年人,散步的姿勢也有所不同。

體質虛弱者散步時

應適當將兩隻手臂甩開,步伐邁大些,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,這樣可以盡量將全身活動開,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參與到運動中,有效地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。
一般每天散步1或2次,每次1小時左右。

肥胖者散步時

可適當將散步的時間、距離拉長,並將運動量加大些。
最好堅持每天散步2次,每次一個半小時。散步時可適當走快些,使體內多餘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燒,從而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。

高血壓患者散步時

可盡量使腳掌著地、胸脯挺起,不要過分彎腰駝背,以免壓迫胸部,影響心髒的正常功能。
步伐應以中慢速為宜,不要太快,否則容易使血壓昇高。
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,而應選擇晚飯後。
因為一般來說,早晨人體血壓最高,傍晚相對穩定。

冠心病患者散步時

最好慢速行走,以免心律失常,誘發心絞痛。
散步最好在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後,每天兩三次,每次半小時。

糖尿病患者散步時

要特別注意先吃點東西,不能餓著肚子,否則很容易使大腦供血不足,出現低血糖,嚴重時還會因頭暈導致摔跤。
餐後散步時,步幅可以適當加大,挺起胸脯,甩開手臂,每次散步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。
由於每個人的心肺功能不一樣,所以散步時要量力而行。
根據各自身體的承受能力,加快或減慢行走速度。
一旦出現胸悶、心慌、頭暈等情況,就應該停下來歇一歇。

按照中醫理論,給足部穴位以適當的刺激可以促進全身氣血循環,從而起到健身防病的效果。
可是,並不是每個人在『健康步道』上都能走出健康來,盲目練習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因某種疾病導致步態不穩或下肢無力的患者,就不宜進行這樣的鍛煉。
否則,稍有不慎,就會導致意外跌倒而產生嚴重後果。
所以,在走『健康步道』前,應先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自我評估。

不宜走『健康步道』者

★帕金森病、小腦平衡功能受損以及頸椎病等患者。由於控制不好腳步,不適合進行這樣的運動。

★較嚴重的髖關節、膝關節病患者,由於關節欠靈活,不平的路面會增加關節的負荷,加重關節的病損。

★長期臥床或因肢體受傷而長時間制動的人。剛開始運動行走時,由於下肢肌力欠缺,馬上進行這種鍛煉有可能帶來危險。

★因神經系統疾患導致下肢肌肉無力者也不適合走『健康步道』。

此外,由於人類的腳已適應於穿鞋行走,故不能長時間赤足走在鵝卵石路面上,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。

因為老年人和兒童的足底肉墊普遍較薄、骨突明顯,赤足練習時更要掌握好時間和踩踏力度,否則會磨傷足底肉墊。

鍛煉時應穿軟底鞋

即使您是一位健康、熱愛運動的人,並且沒有以上禁忌,怎麼走『健康步道』也是有講究的。
運動時應穿鞋底薄軟的鞋或赤足,因為厚而硬的鞋會阻隔鵝卵石對足底的按摩作用。
練習時可做小步的輪換踩踏,感覺鵝卵石對足底的擠壓感,練習過程中可能會感覺到鵝卵石輕度擠痛足底,這時要頻繁換腳,不斷調整姿勢,學會多用足趾抓路面,避免足底負重過於集中到足跟和前腳掌。

鵝卵石密而細可減少疼痛

『健康步道』的『路況』也有講究。鵝卵石過於稀疏不平,或因路面破損走起來深一腳淺一腳的,不但對足底的按摩效果差,而且容易受傷。
路面以密且細小的鵝卵石為佳,這樣可使足底負重均勻,減少因撞擊足底骨突而導致的疼痛,在這種路面上可以較長時間進行赤足鍛煉。
由於踩踏『健康步道』對足底是一種較強的刺激,因此,鍛煉時間不宜過長,以15~30分鐘為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s52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