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榮譽來自正直,而非文憑

2008-08-21 中國時報【陳長文】

陳水扁前總統涉入洗錢風波,對於同是台大法律系校友的我們,在痛心之餘,該如何看待台大教育出這位台灣最大政治醜聞的主角?

不只陳前總統,同樣捲涉洗錢風暴的陳致中,也是台大法律系畢業生,日昨在媒體前為護家而失控的陳幸妤也是台大校友,一席「假清高」的談話,讓人驚詫前總 統家庭成­員不以違法為恥的價值觀竟是如此根深柢固。此外,前年涉入內線交易引起喧騰大波的總統女婿趙建銘,也是台大校友。

陳水扁、陳致中、陳幸妤、趙建銘,當這四位台大人站在一起時,等於向社會宣告台大畢業似乎不等於良好的品格養成。台大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?「端正品 德」不是教­育的基本使命嗎?為什麼會有如此嚴重傷害校譽的反例?若十年前有人問我,會不會以台大法律系畢業為榮,我的答案會是肯定的。但當我看到台大法 律系教出了一位廣涉­弊案的前總統,現在的我一點也驕傲不起來,只有覺得羞恥。

從好處看,陳前總統一家人的例子,適足以打破名校與高學歷迷思。高學歷、名校學位不代表一個人必然會做出正面貢獻。這些名銜文憑常會表現出一種像擴大器般的工具­性格,不問好壞地,單純將一個人的影響力加乘放大。

當然,不能以一部分表現不佳的校友例子一竿子打翻所有校友的表現,台大校友或者其他大學學府畢業的學子,兢業守分、表現卓越者仍大有人在。可是這些正面的 例子,­就如同負面的例子一樣,並沒有解決那個本質性的疑問,亦即高等教育究竟有沒有端正品格的目的性功能?是不是就只能注定是一個「強化影響力(不管正 面或負面)」的­人格擴大器?換言之,若品德操守好的人擁有了所謂的名校文憑,他的正面影響力可能會因之而加乘;反之,品德有瑕、操守有虧的人擁有了名校 文憑,對社會的破壞、傷­害與負面示範也會隨之加乘。

但這讓我非常困惑,在高等教育中,包括所謂名校,「端正品德」不應是基本使命嗎?高等教育應該要有端正品德的使命,而不能只是培養專業的「知識工廠」。那該怎麼­做呢?

一方面,高等教育課程的設計要重新檢討,須加強倫理教育,強調對社會的關心。例如,台灣的法學教育固執於法條背誦、象牙塔式文字邏輯推理,而忽略倫理教 育、忽略­訓練法律學子對社會現象的關照,可說是法律人表現不如社會期待的源頭,而決定法律人進入職場的考試制度也欠缺專業和品德設計的產物,更扭曲了法 律教育的內容。畢­竟,如果「教育設計」這個前端都閉鎖狹隘了,如何教育出有開放胸襟、有豐富社會關心的學子?

另一方面,學校老師的態度也是關鍵,陳前總統不誠無信、涉貪涉弊的現象並不是今日伊始,但我們鮮少看到過去教育過他的台大老師站出來直斥其非。如果,連老師都鄉­愿不語,如何期待學生視守護正義為使命?

最後,則應是由已經進入八十周年的台大的校友們自己做起,大家應當認識,我們在社會的言行表現,加總起來就是母校的教育成果。而同時,我們的表現,大到對 社會,­中到對自己所屬或所有的公司、組織,小到對我們的家庭、子女,都有示範作用。我們要體認到,建構於文憑名氣的榮譽是假的,關鍵在於,我們有沒有力 行正直,有沒有­做出福於社會、益於人群的正面貢獻,這才是真榮譽。(作者為律師,法學教授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s52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